杭州一體化泵站建設 一天排出1.5個西湖的澇水
近幾年因為全球變暖和端惡劣天氣的原因,全球各地在夏季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洪澇災害的現象,這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。我國在面對洪澇災害這個問題上普遍采用的是城市管網改建,以及新型排水設備共同運行的方法來提高城市排澇的能力。以杭州為例,這兩年為了緩解城市內澇的壓力,在城東區興建了三座排澇泵站,成功緩解了周邊環境的排澇難題,使得當地在雨季沒有再出現積水的情況。不過隨著城市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,城市生活用水內澇的問題又被提到了人們的面前,為了防止內澇的出現,城市規劃部門要在地下修建一體化泵站,以此來解決城市內澇的難題。
據德諾爾了解到的,此次一體化泵站項目主要是用于解決余杭塘河以南,京杭大運河以西直到未來科技城板塊的排澇問題。這一區域有110平方公里的山區,一到雨季,山洪傾瀉而下,但沒有出口排水,因此逢雨必澇。當地部門經過期調研和實地勘察,決定規劃建設南排工程,讓山水不入城,大大解決城西的防洪排澇問題。這也是近期杭州市重大的水利工程之一。
據了解,這個一體化泵站建成以后,和杭州現有的三堡排澇泵站的排澇能力是相當的,它的設計流量為200平方米/秒,全力運轉一天,排水量相當于1.5個西湖。除此之外,在夏季汛期來臨時,它能為周邊110平方公里的土地節流17%的來水,使城西大走廊區片西南部山洪就近直排入錢塘江,降低山洪直接沖入平原的洪澇風險,受益范圍包括余杭塘河以南、大運河以西直到杭州未來科技城板塊。
一體化泵站只是該工程項目中的一個組成部分,另外還有進水口、出口泵站和隧洞組成,出口泵站規劃在錢塘江邊建設的九溪排澇泵站,泵站的位置就在九溪十八澗景區入口附近的地下30米深處,未來隧洞也會穿過景區的地下。另外,結合南排通道工程,原本的九溪閘將外移到錢塘江口上進行擴建,之江地區的排澇問題也會因此得到解決。擴建后的九溪閘將現在排水口的規格由6個4米寬提升為8個6米寬,出口排水量加大后,之江地區防洪排澇能力得到大大提升。同時,南排工程還將新建九溪擋潮閘和節制閘,有效緩解長年遇到的江水倒灌問題,解決風景名勝區、九溪十八澗防洪御潮問題;結合實施之江堤、珊瑚沙圍堤提升建設,防洪標準將由現狀防御20-50年提升至防御100年。
類似這樣的排澇工程在國內非常多,從這些項目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,就是對當前的排水管網進行改建,并采用新的一體化泵站作為積水提升的設備,因為這樣的組合有著施工周期短、效果明顯、費用低等特點。